6月14日,爆炸声便撕裂了也门萨那城市的沉寂。就在胡塞武装高层秘密会议进行之际,无人机突然突袭会议区域,火光冲天,浓烟滚滚。
但就在以色列以为自己再度上演“斩首行动”的时候,胡塞方面却不紧不慢地宣布:高层无一人伤亡。以色列的暗杀行动为何突然失灵?是谁提前走漏了风声?

胡塞方面宣布高层无一人伤亡 资料图
以色列的“情报之刃”再出鞘,却遭遇滑铁卢。6月13日深夜,伊朗革命卫队对以色列发起代号“真诚许诺-3”的报复性打击,200枚弹道导弹、50多枚巡航导弹及上百架无人机对以色列本土构成饱和打击。
特拉维夫、耶路撒冷、海法等地爆炸不断,防空体系被撕裂出大片空白。以色列仓促应对,军方紧急召开高层会议。就在这片混乱之中,以方决定“双线开战”,一边回击伊朗,一边试图斩断代理人胡塞武装的主动出击能力。

以总理讲话 资料图
6月14日晚,行动悄然展开。以色列情报机构锁定胡塞武装与伊朗之间的“协调枢纽”——萨那一处秘密会议地点。
目标清晰:胡塞武装总参谋长穆罕默德·阿卜杜勒·卡里姆·加马里、政治委员会主席马沙特,以及包括军事情报局局长在内的数名高层均在场。
这是一次典型的“定点清除”行动,以色列摩萨德与空军联合出击,无人机和导弹齐上阵,企图在一夜之间斩首胡塞指挥系统。

以色列企图开战斩首行动
剧烈爆炸确实发生了。萨那南部十月十四日街头火光冲天,当地居民惊恐逃窜,救护车呼啸而来,封锁线迅速建立。据目击者称,有十余具烧焦遗体被抬出现场,残垣断壁中弥漫着焦糊气味。一切看似以色列再度成功完成了一次致命打击。
然而,现实却给了以色列当头一棒。不到24小时,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·萨雷亚公开声明:“没有高级官员伤亡。”

导弹划破夜空
同时,胡塞方面迅速展开报复行动,6月15日清晨,“巴勒斯坦-2”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直击以色列特拉维夫核心区域,多枚命中目标。这次反击被证实与伊朗进行过协调,令人惊讶的是,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居然未能拦截。
这不仅是一场暗杀的失败,更是一场情报战的惨败。以色列习惯于将敌方高层一网打尽,曾成功策划对伊朗空军将领的诱杀。然而这次,胡塞武装似乎早有准备。

被炸毁的居民楼
他们不仅未落入“会议陷阱”,反而在以色列发动打击前完成人员疏散。行动协调室内居然没有关键目标在场,这样的“乌龙”,让人不得不怀疑以色列情报的准确性。
是谁走漏了风声?答案直指伊朗。胡塞武装与伊朗关系密切,而伊朗当前正处于被以色列全面渗透的状态。以色列曾成功潜入伊朗境内,组装无人机、部署导弹、获取会议情报,甚至诱杀伊朗军方高层。
《纽约时报》也披露,摩萨德特工在伊朗行动如入无人之境。伊朗的情报防线形同虚设,许多高官在家中被定点清除,安全意识薄弱到令人震惊。

特朗普在发布会上 资料图
胡塞武装会不会也受到了这种渗透影响?尽管胡塞随后否认遭袭击,但以色列敢于发动袭击说明其情报来源极可能来自伊朗渠道。
也许是监听,也许是技术窃密,甚至可能是伊朗内部泄密。这次“斩首行动”之所以失败,很可能是胡塞武装提前察觉了行动意图,甚至故意放出假消息迷惑敌人。
胡塞武装的反侦察能力不容小觑。与伊朗的“单向透明”不同,胡塞武装高度警觉,其领导人行踪隐秘,指挥体系分散灵活,当地民众更是天然的保护伞。
阿卜杜勒·马利克·胡塞自2015年上台以来,多次从“死亡名单”中绝处逢生,胡塞武装甚至将外籍顾问请出核心层,形成信息隔离,切断潜在泄密路径。
以色列的侦察系统,在也门“吃了个闭门羹”。胡塞的“拖鞋军”虽然装备简陋,却能硬刚美军、顶住沙特联军、再反击以色列,靠的不仅是胆气,更是组织力和情报保密体系。
以色列特工哪怕身经百战,也很难在陌生地形、文化与语言壁垒重重的背景下实施“外科手术式打击”。
情报失败带来的代价是沉重的。不仅目标没有被清除,反而招致了更猛烈的报复。胡塞武装一旦动手,言出必行,导弹呼啸而来,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。
伊朗也趁势而上,对以色列重要基础设施展开打击,从储油罐到军港、电厂等战略目标,一个接一个爆炸。
这场“三线交火”让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。胡塞导弹虽然数量有限,但伊朗的导弹却源源不断。

以总理讲话 资料图
美国的“萨德”系统库存告急,爱国者导弹也难以支撑长时间高密度防御。以色列不仅在战场上被动,在外交上也开始承压。俄罗斯公开谴责以色列的军事冒险,呼吁其回归谈判。
局势已然进入“全面交战”的状态。6月15日,美国“尼米兹号”航母打击群紧急部署中东,五角大楼高度紧张。这场战争仅用两天时间,规模和烈度就超过了多数国际分析师的预测。一场代理人战争,正逐步演变为区域性冲突。

铁穹拦截导弹
伊朗的战略意图也逐渐显现。它要打破美以防空神话,要击中高价值目标羞辱对手,要释放“报复不会停止”的信号。即使无法精准打击以色列高层,伊朗也选择用导弹砸烂对方的石油港口与发电厂,打痛就足够。
胡塞武装的态度更加明确——“以色列不是不可战胜”。他们不是伊朗的影子,而是自主作战、独立行动的“抗击者”。

街头火光冲天 资料图
在“抵抗之弧”分崩离析的今天,胡塞成为唯一还在全力支援伊朗的地区势力。黎巴嫩真主党谨慎观望,叙利亚自身难保,只有胡塞,依然敢于出击,敢于喊话,敢于迎战。
中东的棋局愈发复杂,真真假假、虚虚实实,恐怕连局中人都未必看得清全貌。加马里是否平安?胡塞是否故意“放烟雾弹”?以色列是否遭遇了“反间计”?这些问题的答案,或许要等更多事实浮出水面后才能揭晓。

导弹击中目标腾起巨大烟雾
但有一点是确定的:战争不仅在于武器,更在于信息。情报不对等,哪怕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,也会陷入泥潭。以色列这次“斩首”失败,是一次警示;而胡塞的迅速反击,是一次宣言。
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对抗中,谁能掌握信息,谁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。胡塞武装的胜利不是偶然,而是其组织能力、战术素养与反侦察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而以色列若还执着于过去的“刺杀模板”,恐怕还将屡屡碰壁。
谁走漏了风声?也许真相埋藏在中东的沙漠深处,但历史不会遗忘那些打破规则的时刻。
信息来源:[1]胡塞武装否认其高级官员遭袭:未发生任何袭击事件 观察者网[2]美媒:以色列暗杀胡塞武装高级领导人失败 环球时报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直播-世界杯-景点赛事-中超看点_热门赛事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