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最严白酒令出台了,但是现在越来越变味了,有点儿“逼宫”的味道。
这将产生重大影响,白酒企业会爆雷,餐饮以及其他一系列消费萎靡陡转直下。
现在拍手较好的人,以后哭得最惨。
这是什么事儿呢?
最近印发了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里面有一句话:
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,协助安排用餐、用车的按照标准收取伙食费、交通费。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,不得提供香烟,不上酒。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吃饭按标准,吃饭给钱,工作餐不超标,不上烟、不上酒。
我们一看,这确实也没啥,很合情合理啊,对吧?大家也觉得,这不是早就有的规定吗?
那为啥成为史上最严禁酒令呢?
1、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早在2012年就印发了,这次是修订一版重新印发,修订版新增了一个内容是: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,不得提供香烟,不上酒。
也就是说,新条例增加了“禁酒令”,这比之前严很多。
2、2013年印发的《 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》中明确: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,不得提供鱼翅、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,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。
旧规定是,吃饭不得山珍海味,喝酒不让喝高档酒。新条例一刀切,不管高端酒还是低端酒,统统不让喝。
其实也可以理解,不让喝高端酒,那就把茅台灌到矿泉水瓶子里嘛,高端的茅台酒秒变自家酿的低端酒,符合规定了。
3、2017年部队印发禁酒令, “工作日禁酒、战时禁酒”,然后军中茅台这个一直火爆的产品就消失了。
同时,多地升级为“公务禁酒”,就是直接不让饮酒。
4、2022年公某按印发禁酒令,严禁工作日和工作、出差、学习期间饮酒,严禁相互宴请。
然后,这个群体基本上禁酒了,而且执行起来很严格,有固定检测和飞行检测。
现在的情况是,用之前各部门、各地区的最严格的标准一刀切,所有标准都是史上最严:
1、之前禁酒令只局限于某群体、某部门,现在所有公务、事业、国企等单位,全部实施禁酒令。
也就是说,只要吃国家的饭,就得执行禁酒令。
所以,就出现了很多看起来好笑的事情。比如,某建筑公司下面的人员喝酒被查,然后就被处分了。某银行的柜员喝酒被查,被处分。
这些都是食物链底层的人,吃力不讨好,有些有能力的人,还真不屑于干这活。即便这样,他们也不能喝酒。
2、之前的最严要求基本上都是工作日不让喝酒,干正事儿的时候不让喝酒。
现在基本上升级为,所有时间都不能喝酒。可能有人说,周六周日可以喝酒啊,报备一下就可以喝酒了。但是,你会为了那口酒,去跟部门老一报备吗?那肯定是不喝了嘛。
3、之前是不允许上下级宴请,不允许腐败式喝酒。现在明确了,不能3个人喝酒。很多人都调侃,我把是领导,我和我媳妇也体制内,那我们家过节能喝酒吗?
更可怕的是,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相互举报的情况。
可以说,吃饭、喝酒就是公务员的一个“口袋罪”,只要举报,基本上一抓一个准,控制史无前例。
很多人,尤其是底层人,拍手叫好,这是好事儿啊,有些人还幸灾乐祸。
但是,总有他们哭的时候,因为他们没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。
大家看到,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经济不太乐观,但是这跟他们关系不大,他们的工资和奖金照发。
而且,每当经济不行,要刺激经济的时候,他们就会来一波加薪。
为什么?大家得搞清楚几件事:
1、人跟人的消费能力是不一样的。城镇居民消费,占总消费的85%。而实施禁酒令的群体,是社会消费的主力群体。
围绕他们的餐饮消费,能够占到消费的50%以上。在小县城或四五线城市,这群人的消费能够占到90%以上。
我们看一下数据:
根据统计局公布的,最终消费和政府消费数据计算,政府消费占总消费的30%。体制外,国有经济占比又高达40%左右。
所以,大家应该清楚了吧,如果这群人不下馆子,不喝酒了,那么餐饮怎么办?
2、他们的消费,就是老百姓的收入。
现在的资金循环是:地方发债—他们发工资—他们消费—老百姓拿到收入—老百姓消费。
看懂没,他们的消费,就是老百姓的收入。他们消费了,老百姓还能够捡点残羹剩饭。水,从上面,还是慢慢流到下面。
如果他们不消费了,老百姓挣谁的钱? 总不能老百姓之间相互挣钱吧。四个穷光蛋打一天麻将,谁也挣不了谁的钱。
特别是,现在对外国人喊打喊杀的氛围,挣外国人钱的途径也越走越窄。
所以,现在大家看到网上不少人拍视频抱怨,最近几天吃饭的人急剧减少,之前一晚上都10几桌,现在寥寥三五桌,餐饮老板的收入急剧下降。
餐饮老板收入下降了,你跟餐饮有关的,比如服务员、厨师、代驾等等,生意能好吗?
未来怎么办?白酒行业会重蹈教培、房地产行业的覆辙吗?
这一次,白酒行业只会比教培更惨,甚至比房地产行业更惨。
为什么?
之前打击教培的出发点是什么?反内卷,让教育回归本源。
问题是什么呢?社会奖励机制不变,不考虑特殊情况,仍然是考高分的人收入普遍高于考低分的人。
更何况,教培行业吸纳了太多年轻人就业了。
所以,从2021年严令禁止,到2024年规范化,持续时间大概3年。
房地产行业呢?从2016年房住不炒开始,2020年融资三道红线,一直到现在北京和上海还都没有完全放开限购,现在已经持续了近10年,整个房地产行业,也从2020年开始下滑,下滑了5年做哟。
这中间,我们也出台了不少地产刺激政策,监管也确实想把地产拉起来,但是房住不炒仍然是大框架。
当初治理房地产的出发点可多了,但主要是经济层面,比如房价泡沫形成超级地租,影响了实体经济。
放开房地产也有很多经济逻辑,地产链条太长了,占GDP的比重接近30%。
但是,史上最严禁酒令出台后,你有什么更好的理由来放开呢?
你说经济增长,需要他们消费来支撑,你不觉得好笑么?因为下发这文件的初衷就不是经济。
难道经济增长的“优先级”能够放在节约、反腐之前?显然不太可能。
所以,我们判断,即便后面有细则出台,但是禁酒令对白酒行业的冲击,无论是力度还是持续时间,都将超过地产调控政策,甚至可能是永久化。
五粮液和贵州茅台怎么办?白酒行业怎么办?
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后,高端白酒销售几乎腰斩,飞天茅台价格从2000元跌到800元,贵州茅台股价跌幅54%。
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估值,分别跌到了5.9和8倍PE。现在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估值是20倍PE和13倍PE。

按照之前的估值,现在五粮液和贵州茅台对应的价格是50和570。
所以,未来的白酒什么情况呢?
1、白酒的销售增速会下降,但是业绩可能会萎缩。
2、估值会下降。
这就是“戴维斯双杀”。
只有在19只白酒股,60%的企业亏损,甚至有几个ST的阶段,才考虑白酒行业是否见底。
白酒寒冬,才刚刚开始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直播-世界杯-景点赛事-中超看点_热门赛事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