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釜沉舟的时刻到了!中国急需做出选择!

直播 2025-06-19 11 0
  最近加入“价格战”的行业越来越多,不仅如此,还有不少行业巨头也开始“卷”了起来。消费者一边捡漏,一边狂欢,但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,如果连最抗跌的品牌都开始断臂求生,这种"自杀式内卷"到底意味着什么?   拿汽车行业来说,表面上看,消费者用更少的钱开上了更好的车,这似乎是市场经济的胜利。但细究之下,这种饮鸩止渴式的价格厮杀,正在悄悄掏空中国汽车产业的根基。如果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不惜亏本甩卖,那这种疯狂行径无异于杀鸡取卵。要知道,汽车不是快消品,动辄十几万的投入背后,是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的刚性需求。   当企业利润被价格战蚕食殆尽,拿什么来保证后续的研发投入?靠什么来维持售后服务?   更可怕的是这种恶性竞争还有可能形成可怕的"劣币驱逐良币"效应。坚守品质的车企被迫卷入价格战的漩涡,而一些投机取巧者却可以趁机以次充好。长此以往,中国汽车产业很可能会重蹈当年家电行业价格战的覆辙——虽然短期赢得了市场,却长期被困在低端制造的泥潭。   我们必须要清楚,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优胜劣汰,但绝非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。健康的市场竞争比拼的是内功修为,而非自残式的厮杀。如果为了眼前利益不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,这种短视行为无异于慢性自杀。      当然,价格战的硝烟背后,折射出的还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深层焦虑。当创新乏力、同质化严重时,价格就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。但是没有利润支撑的创新是无源之水,没有品质保证的低价终将损害消费者的福利。眼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跃升期,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谨慎,一方面我们需要市场竞争的淬炼,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行业自律的智慧。   现在价格战打到刀刀见血,而更可怕的是,商家们早已不是"以价换量",而是陷入"量价齐跌"的死亡螺旋。不降价等死,降价则是找死,当下无数行业都陷入血淋淋的“囚徒困境”。   如果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,不管是普通消费品领域,还是汽车行业,疯狂的“价格战”之后我们会面临什么?   价格狂欢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消费热情,但如果内需仍旧起不来,那生产端必然会受挫。到那时,即便产业升级再猛,若没有消费需求接盘,生产线就会从"低端过剩"升级成"高端过剩"。就像是造出全世界最锋利的刀,却发现市场上根本没肉可切。   春秋时期管仲"盐铁专营"的启示告诉我们:市场经济不是野蛮生长的斗兽场,必要时需要看得见的手稳住底线。所以从当下来看,亟需行业联盟建立价格防火墙,政策端也需要适度干涉,更关键的是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激活消费市场。毕竟,没有健康的需求端,供给端的万丈高楼不过是空中楼阁。   内卷伤筋,内耗要命。现在需要做的,是让14亿人的消费潜力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,而激活这盘大棋需要的绝不是企业自杀式的冲锋。对此高层也非常清楚,所以这段时间中汽协、工信部等先后发声反对内卷式竞争,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也发声,指出价格战已对经销商经营造成严重冲击。   但即便如此,想要平息这场价格大战,也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。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,还是在于有效提振内需,激活消费市场。   说到提振内需,事实上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两条路:要么财政开闸放水,用全民福利托底消费;要么拉升资产价格,主要是房地产和股市,用财富幻觉刺激居民钱包。而如果“既要又要还要”,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百姓攥紧钱袋子,企业卷成麻花辫。   试想,当民众的购买力被高房价、低保障、弱预期三重锁死,再炫酷的产业升级也会成为无源之水。事实上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:是继续修修补补拖延时间,还是壮士断腕,把真金白银返还给百姓?   再换个角度来看,现在我们表面上看是消费疲软,实则也不排除整个分配机制出现问题的可能。   这几年产业政策砸钱如火如荼,像芯片、新能源等领域获得国家重点扶持,而诸多传统行业成了“被遗忘的角落”,从业者很难享受到红利,钱包也越发干瘪。这种发展的态势显然不利于全面提振消费。   另外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,现在欧美日韩的刺激子弹几乎已经打光了,刺激空间非常有限,不然美国收割全球的镰刀也不会轻易收手。因此现在我们手里攥着的,或许是最后一张王牌,因此这张牌怎么打至关重要。   总而言之,就中国现状来看,供给侧改革已经喊了很多年,产业升级也在稳步推进,越是这个时候,越不能让需求侧的萎靡成为我们的致命伤。与此同时,楼市熄火后,地方财政、企业利润、家庭财富全被拖下水,三杀困局才是真正令人揪心的。   拖字诀玩到今天,存粮见底的警报已经拉响,拖到最后地方债压顶、企业现金流枯竭、居民钱包掏空,那击鼓传花的游戏还能传几轮?所以,留给我们的时间,或许比想象中更紧迫。   还是那句话,当缓冲期耗尽,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血路:要么财政扩张普惠全民,让底层真正分享发展红利;要么放手刺激资产价格,用财富效应激活消费。这两剂猛药无论选哪一副,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彻底告别温水煮青蛙的时代。   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如今全球都在盯着中国这台经济引擎,是破釜沉舟杀出血路,还是坐等危机倒逼出清?答案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揭晓了!